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景区包括南诏银府(纯手工工艺银制品)、南诏茶韵(表演具有白族特色的演出和品尝白族三道茶)、白族民居(最具白族特色的古老民居建筑)、南诏御宴(品尝白族特色菜肴)。其中,南诏银府是闪耀与神奇彩云之南的知名银器品牌,也是以南诏、大理国为代表的祖国西南历史发展变迁的不朽鉴证。近年来,以南诏时期主掌“南诏银府司”的寸氏后裔和传承人寸发标大师为核心的南诏银府银器制作团队以拯救民族传统手工艺技术,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秉持千年以来“南诏银府司”的制物之道,将云南民族文化中的民俗、绘画、风土人情等精髓元素融入制银工艺之中,始终在世界银制品行业中树立着首屈一指的鲜明旗帜。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包括有洱海景区、大理古城、大理文庙、大理蝴蝶泉、三月街、洱海月湿地公园、猫米花园、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大理张家花园景区、大理海洋世界、太和城遗址、天龙八部城、大理荷园、大理罗荃半岛旅游区、大理洱海三圣岛、海舌生态公园、大理云上花海、大理云海芳草薰衣草庄园、大理州博物馆景区、大理桃源白族民俗村、大理白族园、喜洲古镇、南诏民族村、大成古镇景区、龍龛古渡、洱海玉白菜湿地公园、金梭岛龙宫景区、大理龙马谷、大理洱海生态廊道、大理张家花园景区、云南大理茶花谷景区、大理云玉博览园、海西风景区等。
无量山樱花谷有着中国最美最浪漫的冬天,每年的11月底,无量山的樱花就会在冬日里悄然盛开,漫山的樱花盛开,花开成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静享云南大理的冬日限定美景。
夜市上,各种美食摊位热闹非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尝试了当地的烤鱼和糯米饭,味道鲜美,让我流连忘返。
旅游攻略信息:
扎染博物馆位于周城村,可以自己上手做扎染。青瓦白墙,飞檐翘角悬挂满了异彩纷呈的扎染布料。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缝线挤揪,之后放进染缸中染色,最后拆线晾干得到一块自己亲手做的扎染。
#北京已严重拥堵#
“劝退”的声音其实没断过
手工制品
纳西族女子为“胖金妹”;男子为“胖金哥”。 据说,纳西族很少有胖子,据说是因为常年饮用玉龙雪山的水,所以他们吃不胖! 真是羡煞了多少胖哥胖妹啊!他们的审美观和常人不同,他们以胖为美,以黑为美。真是一个特殊的民族。
白族称年轻女子为“金花”;男子:“阿鹏”。
老舍在1942年写的《滇行短记》中这样描述喜洲:“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边到处流着活水;一出,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宫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栋,有很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一个市镇,真是世外桃源啊。”可见这个古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年随着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但庆幸的是它保留了那份纯真质朴的风格。
如何规划大理旅游?
喜洲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2、洋人街
类型:古镇、古迹
云南大理茶花谷景区 ,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满江村地石曲南山。大理茶花谷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茶花谷内人工种植世界各地万余种林木花卉300多万株,其中包括大量的云南山茶花、杜鹃花、珙桐、云南樱花、各种果类等云南特色花卉果木,是云南省内较大的山茶花种植园及珙桐种植园。整个茶花谷分为“古茶树花园”、“天山茶花”、“茶花部落”、“云山花嶺”、“石曲飞瀑区”、“彩虹滑道”、“茶花篝”、“云山花海”、“商业区”等区块。还有观光步行游道和观光车行车道。其中,园区内彩虹滑道,全长180米,“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大色彩,宛如一条大彩带斜跨在山腰,与不远处的观光玻璃栈道相互呼应,美景一览无余。
“知道节假日人多
大理古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南西北分别是洱海门、南城门、苍山门、北城门,均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遗憾的是,很多都毁于战火,如今仅南门和北门,还残留有部分老墙,其他大部分都是1984 年重建的。
综合:央视网微信、央视财经微信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大理古城,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苍山由北向南由19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最大的马龙峰,海拔4122米。苍山终年积雪。雪山群在洱海上投射出倒影,带来了令人惊叹的视觉奇观——玉洱银山。
从昆明西我们上了高速
类型:自然景观、风景名胜
人民路相比其他地方,算是比较安静一点的街道。从洱海朝着苍山的东西走向,路边有很多老宅古院,高耸的白墙上爬满了青苔,诉说着它的沧桑。总有各种植物,从院子里,不安地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成都多个景点爆满
1、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2、弘圣寺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南方,距古城仅一里许。弘圣寺塔为砖砌密增式中空方塔,塔为16级,塔高43.87米。
3、水目寺塔:位于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此塔为纪念大理国护法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水目山塔,为四方形15级密檐式砖塔,高18.16米,塔双层台基,八角形。塔身第一级东面设门,南面塔壁彩绘壁画。其上各级每面有龛洞1个,塔刹由仰莲、覆钵、宝顶组成。
4、佛图寺塔:位于大理市下关镇阳平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当地俗称蛇骨塔,名由白族民间流传的“白族英雄段赤城舍身斩螨”的故事而来。塔高30.7米,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塔基为二层台方形基座,下层台边长19.7米,高1.2米,用毛石垒砌,条石压沿。
5、等觉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南诏国时期,为巍山最大的佛教寺院。现存建筑主要有双塔、太阳宫等处。太阳宫建于明永乐十六年,由左氏土司出资建造,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面及左右檐下皆设重昂五踩斗拱,后檐以垂柱花板做装饰,整个建筑古朴雄浑。双塔建于明代成化元年,为九级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等觉寺建筑布局严谨,集塔、寺于一体,是研究明代早期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
6、沙溪兴教寺:坐落在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寺登镇鳌峰山阳坡,是国内现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现存大殿、二殿。大殿内有明代佛教壁画12铺。 寺区周旁存合抱之古槐、古黄连木数株,山门前有大狮子一对,山门正对戏台一座。
7、南诏铁柱:位于弥渡县太花乡庙前村(古称铁柱邑)原铁柱庙内。南诏铁柱俗称天尊柱,柱体为圆柱形,通高3.3米,直径32.7厘米,铁质,重2069千克。柱身分5节浇铸,柱身题记:“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外刻单凸线边框。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即唐咸通十三年(872年)。
8、石钟山石窟: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石宝山南部文峰,石窟群依山开凿,宏伟壮观,共有石钟寺区、狮子关区和沙登箐区,计17窟,造像139躯,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瑰宝。
9、元世祖平云南碑:位于大理城外苍山龙泉峰下三月街,《元世祖平云南碑》是中国元朝文臣程钜夫(程文海)奉元成宗敕所撰写的碑文。碑文歌颂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赫赫功勋,对他平定大理国采取的许多政策、策略多有表述。
10、州城文庙和武庙:位于云南省宾川州城的文庙武庙,建于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明嘉靖、清康熙、雍正、嘉庆、光绪年间曾多次修复和添建,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州城古镇,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充分表现出了这里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
11、长春洞:位于大理州巍山县巍宝山乡南诏镇,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其精湛的建筑艺术令众人称“绝”。平面布局为规整的八卦图案,九楼十院的道观建筑格局。殿内祀玉皇大帝、雷祖、土地、马帅、灵官等神像。
12、沘江古桥梁群:具有“桥梁历史博物馆”之称,有重大历史价值和较高的科学价值。其中,青云桥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是古时诺邓古盐运往保山、德宏、缅甸的必经之桥。
13、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位于云龙县深山里的诺邓,美丽得出乎人们的意料。诺邓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聚落,长期以煮盐为生,曾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如今是全国首批"中国景观村落",云南十大旅游古镇之一。
14、喜洲白族古建筑群: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比较著名的有杨品相宅、严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白族传统民居特点,又结合了中西建筑手法。
15、西门街古建筑群: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剑川县境内。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门、北门、南门护城河桥犹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
16、景风阁古建筑群:位于剑川县城西隅。其迷人之处,在于这里有着极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群。这一古建筑群集剑川白族人民的绘画、雕刻。建筑精湛工艺之大成,是云南省内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17、云南驿古建筑群:云南驿位于祥云县,是由一条青石板街串起来的,整个村子就围着这条路布局。一条古老的青石路,经过几百年人迹马蹄的打磨,静静地躺在脚下。
18、南诏镇古建筑群:位于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新东街42号,巍山古城东北隅,由东西向的三条主轴线从北向南依次排列为玉皇阁、文华书院、萧公祠三个古建筑群,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
19、海门口遗址:位于甸南镇天马村东北方,这一遗址的发现,反映出云南原始社会末期之社会面貌,说明当时这里已形成一个滨水的村落,村落房屋为一种干栏建筑,与近代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房屋相似。
21、太和城遗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所建立的城邑。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
22、白羊村遗址:位于宾川县城东北3公里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有房址、墓葬、家畜的遗骨、褐陶、数量众多且具特色的石刀等。
23、“山龙”“山于”图山城址:位于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团山村西面山龙山于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据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细奴逻建立大蒙国后,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在山龙 山于图山上筑城以居,该遗址为南诏国第一座都城遗址。
24、顺荡火葬墓群:位于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的莲花山上,火葬墓群是明代的古墓葬群,从明永乐到嘉靖年间都有。火葬墓群是当地白族墓葬,墓碑所刻死者多为杨、张、高、赵四姓,即现在顺荡居民的祖先坟茔,是整个云南省境内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多数梵文及碑刻均较为清晰,是研究古代民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极为珍贵、精美的艺术品。